在线情况
1
  • 头像
  • 级别
    • 声望+1
    • 积分16
    • 经验876
    • 文章68
    • 注册2007-08-23
    表格中给出的数据,我觉得和我平时测试中发现的有一些出入,有些地方不知楼主是否注意了

    1、基准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两个不同的指标,前者影响的是一批原件的离散型,后者才影响精度和采样值的稳定。就一只单片机来说,准确性影响不大(当然MSP430准确性的确很一般),至于稳定性,测试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:Vref引脚外部一定要接电容,最好是4.7u+0.1u,以降低基准源上的噪声。

    2、输入信号在0.5V左右,也就是说内部PGA的增益只要为1就够了,根据我的经验,如果去过采样率1024的话,即便不用多次采样平均,也能够获得14位以上的稳定值。不管采用外部还是内部基准源,都应该和楼主提供的外部参考源表格现象是一致的。在测量是需要注意:输入缓冲器的设置可能会影响稳定性、端口处应该加滤波电容。

    3、输入信号如果是外部基准源通过电位器分压得到的话,测试显然有失公允:一方面,输入的偏移和基准源的偏移同步,会抵消掉;另一方面,电位器分压给了差分输入确定的共模电压,相比不确定的共模电压,稳定性好得多。应该采用独立的输入信号。
    [ 此贴最后由DC在2008-10-19 0:58:06编辑过 ]
    微控网感谢您的参与
    在线情况
    2
    • 头像
    • 级别
      • 声望+1
      • 积分16
      • 经验876
      • 文章68
      • 注册2007-08-23

      1. 不知你改过之后,测量结果有没有改善,呵呵
      2. 零偏是非常正常的线性,软件中一定要根据这个做处理的。此外,有一种方法可以降低零偏的影响,即:SD16A中设计第7通道是短接线,将AD测量值减去第7通道的测量值,会大大改善零偏的现象。
      3. 过采样率我也没有仔细研究过,我的理解是:越大越慢,越大越好,等价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。
      4. 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公式,肯定是有问题了,建议你查查TI或者MAXIM等公司的网站,有专门这方面的论述的。
      5. 输入的偏移和基准源的偏移同步,会抵消掉。意思是说:基准源分压作为输入信号,因为输入和基准分别出现在分子和分母上,只要电位器分压比确定,基准源的偏差和波动,理论上会互相抵消,很容易获得更好的效果,但不能反映实际的情况。
      6. 电位器分压同时给定了差分输入正负端的绝对电位,共模电压是确定值,有限的共模抑制比将不会反映到测量结果重,也更容易获得好的结果,但实际电路中,按照标准的差分输入接法,共模电压往往是不确定的值。
      7. 你在测量中,应该增加线性度的测量。如有条件,还应增加温漂测量。
      微控网感谢您的参与
      在线情况
      3
      • 头像
      • 级别
        • 声望+1
        • 积分16
        • 经验876
        • 文章68
        • 注册2007-08-23
        输入口是正负表示差分输入,符合Sigma-Delta型AD的一般特点。
        内部有没有反馈端——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。
        增益也是Sigma-Delta型AD的特点之一,即前端有个PGA(可编程增益放大器),你可以理解为内部AD的前端集成了一个差分输入的运放电路,且反馈网路已经在内部设好,通过PGA的增益选择,可以调整其放大倍数,很适合测量小信号,分辨率可以做到10uV左右。
        但这种放大会引入新的噪声,且增益越高,信噪比损失就越大,所以随着PGA增益的提高,有效数字位数会有下降。
        微控网感谢您的参与
        Powered by LeadBBS 9.2 .
        Page created in 1.1719 seconds with 7 queries.